抱歉,您的浏览器无法访问本站
本页面需要浏览器支持(启用)JavaScript
了解详情 >

【RM】机械应该知道的电控小常识

本篇博文应机械组的呼唤,特此编写一下。总体而言,这会涉及到走线过程中的各个设计处理细节。

对于机械设计预留空间的必要性,使用条目前的【@】来表示,越多@越重要。

  • 【@@@】必须要做到的
  • 【@@】需要额外留意的点
  • 【@】有的话最好,来自电控的感谢

认识各个元件

认识元件,除了了解他们的外形尺寸以外,还要注意上面的端口。虽然有的模型会把电源线标出来,但是这并不代表除了电源线就不需要考虑别的。

电机电调

以下是目前我们队伍常用的电机和电调。

3508和C620

对于机械来讲,图纸上最经常出现的是最右边的形态——一个电机后面拖了一根线。但是3508没有电调就不能工作,中间图才是它日常的工作形态。

你需要注意的:

  • 【@@@】7Pin数据线一个电机只有一根只有一根,长度也很固定。三相电源线对接起来也差不多这么长。所以不要让C620离电机太远。
  • 【@@@】三相电源线对接的接口很硬,不要在这个地方有弯折。
  • 【@@@】电调安装位置需要好好考虑,最好固定,C620有螺丝孔。
  • 【@@@】小心不要拧穿3508的屁股(((并且要把屁股包起来(
  • 【@@】接口附近的电源线容易破皮导致短路,如果需要在接口附近弯折,至少要让弯曲半径大一点。
  • 【@@】第一张图中的⑦⑧一面会插线(信号+电源),请留出空间!!
  • 【@】第一张图中的③④一面最好在容易够到的地方。
  • 【@】pwm控制的摩擦轮3508,需要注意左右(不然会吃弹丸),请及时联系电控。
  • 【@】请安装时留意电源线(安装电机)的方向,提前和电控沟通,不要出现摩擦和压到的可能性。比如麦轮电控说,电机的线要在外侧。image-20240424185016646

2006和C610

和3508类似,二者也需要配套使用。区别在于C610不是很好安装,两侧的螺丝孔从来没人用过。一般都是扎带或者双面胶。

你需要注意的:

  • 【@@@】不要让C610离电机太远。
  • 【@@@】三相电源线对接的接口很硬,不要在这个地方有弯折。
  • 【@@】接口附近的电源线容易破皮导致短路,如果需要在接口附近弯折,至少要让弯曲半径大一点。
  • 【@@】考虑好安装位置,至少需要和板材贴合。
  • 【@】请安装时留意电源线的方向,不要出现摩擦和压到的可能性。
  • 上图中的C610安装位置相当难受,没有考虑到线材大幅度弯折、大幅度旋转的问题,虽然图上暂时用扎带绑了一下,但是不是长久之计。

6020

6020并不需要搭配电调,但是因为用在yaw轴,很难拆装,所以依然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。

你需要注意的:

  • 【@@@】接口需要接线,安装前请和电控沟通走线事宜。电源接口不易弯折。信号口不宜弯折,易损伤。
  • 【@@@】底部还有一排开关,请联系电控进行操作(设定CAN id)。
  • 【@@】信号口可能需要频繁插拔。如果方向很阴间的话就等着加班拆头吧。

DM4310

达妙的电源线比较特殊,一般两个里面留一个就可以了。

你需要注意的:

  • 【@@@】接口需要接线,电源接口不易弯折。信号口不宜弯折,易损伤。
  • 【@@】注意旋转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拉扯,压迫等。
  • 【@】调试串口和指示灯最好露出来,最好在旋转以后可以露出来。

C板

错误频繁出现!!

作为核心控制板,C板是各个信号线的汇总处。因此这块板子除了背面和两个短边的侧面以外,都是需要接线的。

你需要注意的:

  • 【@@@】C板要有孔位,不然陀螺仪(算倾斜角之类的传感器)会抖得很厉害。
  • 【@@@】C板正面、侧面,都需要频繁插拔线材,因此设计在可以够到的地方很重要,并且合上盖后留足空间,线材都不能弯折。
  • 【@@】陀螺仪有方向,C板安装也要注意方向。
  • 【@@】上图中,SWD接口连的是DAP(烧录程序用的小方块),DBUS接口连的是遥控器接收机,CAN连的是电机的信号,UART1&2用来接收裁判系统数据或者NUC数据,电源输入会连XT30接口,每个口都有用!!!
  • 【@】插拔线的位置不要和螺丝杯头有干涉

分电板

错误频繁出现!!

作为电源和CAN信号的中转站,分电板小小的,但是承受了很多。

你需要注意的:

  • 【@@@】分电板上的所有电源接口都会使用到,凡是电源接口,都不易弯折,需要预留的空间很大。
  • 【@@@】3508的电源插头是弯的,并且不能线朝板内侧,所以侧边要留很长一段,或者和电控沟通好(
  • 【@@】侧边的小的端口,用来插信号线,也很重要
  • 【@@】分电板要易插拔,并提前确定安装位置,以便焊接正确长度的线。
  • 【@】分电板最好有螺丝孔固定

超级电容(控制板和电容板)

超电我暂时没有图片,并且控制板和电容板也有各种不同的尺寸,每个兵种使用的超电各不相同。

你需要注意的:

  • 【@@】预留充足的空间(上下和侧边用来接线),超级电容组和控制板之间的距离短一些,并预先设计底盘&电管–》超电–》电容
  • 【@@】超电一定要固定+绝缘,不要让螺丝掉在上面
  • 【@】确定好安装位置以后就不要移动了捏

NUC

说实话我害怕写错,等视觉老登提建议!!

你需要注意的:

  • 【@@@】保护好NUC,稳定,防止短路,抗击打
  • 【@@@】要留哪些口问视觉去(

认识裁判系统

对于机械来说,裁判系统是各种安装规范。但是对于电控来说,裁判系统是又粗又没法随便改变长度的航空线,至少5cm不能弯折的接头,绕在车上的某个阴暗角落,然后莫名其妙被夹到,莫名其妙断信号。

电源管理模块

超级重要,万物起源!!

上面的实物图,已经很清楚了吧。那么接下来展示一下,每个接口要连到哪里去。

  1. 装甲板6Pin线
  2. 直接连场地交互
  3. 不用管 和2等价
  4. 主控模块接口
  5. 连接至测速模块、UWB 模块、相机图传模块和灯条模块
  6. 对于麦轮(单上C板),要连接到滑环,然后通过滑环接到C板上的UART
  7. 不用管
  8. XT60输入接口,一般直接接到电池上
  9. 接C板和NUC
  10. 底盘电源输出
  11. 云台电源输出
  12. 发射机构电源输出

在明白了基本的使用场景后,你会发现:电管连的东西是最多的!那么,

你需要注意的:

  • 【@@@】预留充足的空间用来走线,每根线都很难弯曲。
  • 【@@@】固定的位置要确定,最好不要离分电板(⑩的输出接分电板给底盘电机)、电池(直接接到⑧)、主控(不然要用航空线延长)太远。
  • 【@@】注意有一些线比较难连接(比如航空插),要么有空间直接接,要么接好了再装
  • 【@】放在容易维护的地方,且固定牢靠。
  • 反例:工程设备舱中的电管,随便乱挂,螺丝孔=摆设。反例工程电管
  • 注意:电管的安装直接决定了走线的难度,拆装裁判系统的简易性。

装甲板

装甲板安装在装甲板支架上,如果没有安装牢,装甲板就不会有电,有时候还会出现只有电没有信号。

你需要注意的:

  • 【@@@】很难走线,请给航空线规划好空间。
  • 【@@】线也很难插上去,装甲板装好以后再插略折磨。
  • 【@】装的时候如果电控在旁边,让他上电测试一下,否则你也不想返工吧。
  • 走线时需要【回环连接】

其他裁判系统模块

相对来讲不是很需要机械配合走线,先不管了。

走线的艺术

宏观空间规划

首先请看一个反例:

这个案例生动的解释了,即使设备舱很大,如果重要元件没有合理安排位置,也会出现乱七八糟的现象。尤其是在零散元件多的情况下。盘旋在C板、分电板之上的,是黑色的航空线。红色和黑色互相缠绕、交错,紧挨但不能接触,因为一不小心,就会炸出绚丽的烟花(x装文艺失败)。

典型的错误包括:

  1. 电管没有设计螺丝孔
  2. 电源线(尤其是12awg的)过长,一部分是电管、电池、分电板位置引起的蝴蝶效应
  3. 没有为零散元件设计固定位置。继电器悬在半空,分电板和C板周围都是螺丝杯头。尤其是气泵在接上气嘴、气管以后,会挣脱双面胶。

说完了错误案例,来看看比较好的案例:

  1. 碳板之间的空层,一整层!!可以用来随便走线
  2. 装甲板的线从背后穿出来以后,有地方扎扎带
  3. 可以依靠铝方和碳管直角走线!!直角!!!;电调有固定位置

扎带扎起来

扎带在走线过程中的使用相当的常见,比如:

  1. 固定在铝方上(前提是铝方上有孔可以穿过去),板材上,有孔的地方几乎都可以传过去
  2. 把多股线合并
  3. 把过长的线扎在一起

但是,扎带不能解决的问题也有很多:

  1. 比如底盘的自适应悬挂,会产生较大范围的挪动,所以不能扎在会活动的部分,并且要留合适的长度。太长,磨电机;太短,线扯断。
  2. 如果线长的太多,绕很多圈扎起来,体积就会很大。对于pitch的后脑勺,就比较容易压到。
  3. 没有孔就没法扎。

走线正面案例

总结

走线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,在联盟赛之前,包括我在内的电控没有特别对此进行关注。走线上的细节,决定了很大一部分的电控稳定性,机械掉了个轮子还能勉强跑一跑,哪里一短路,哪里信号线断了,就连动都不能动了。线材的处理,是机械和电控共同的努力。机械留的位置合理,空间大,电控的操作空间也大。细致的走线,有逻辑的排布,会让检修轻松许多。

感谢各位支持,本文还会吸收各方建议,进行热更新。

评论